◎ 精彩選摘
日本攝影記者和出版人都筑響一(Kyoichi Tsuzuki)花了近十年時間為日本最老牌的時裝雜志《流行新聞》(Fashion News)拍照,這些照片反映的是為奢侈品牌癲狂的日本人,在狹小的公寓中,他們被自己收集的衣服、領帶、圍巾、首飾、手袋和鞋子所包圍。都筑把他的攝影對象稱作“幸福的犧牲品”,盡管他們是品牌營銷的犧牲品,但那些東西看起來似乎給他們帶來了某種幸福。2005年11月一個清冷的早上,我到都筑在東京的公寓拜訪了他。喝過幾杯茉莉花茶后,他跟我談起這些幸福的犧牲品們。有一位愛馬仕的收集者是個專利官員,住在一幢不帶電梯的樓房的狹小公寓中。他把他所有的愛馬仕襯衣、領帶和皮具都放在原來的包裝盒袋中,然后堆放在榻榻米上。他花了50萬日元(約4000美金)買了個愛馬仕公文包,在提這包時他會在提手上包上愛馬仕的毛巾,防止皮子被汗水污損。
還有一位僧人以宗教般的虔誠收集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cons)。都筑告訴我,每月都會有一次,他會脫去袈裟,換上川久保玲先知先覺的前衛服裝,從寺廟前往東京挑幾件川久保玲的衣服。他對這些衣服的超自然力量深信不疑,甚至稱她那早年失足的妹妹自從穿上川久保玲就悔過自新。有位預科學校的英文老師,開始穿吉阿尼·范思哲的華麗服裝,為的是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十年后,他已經有上百件范思哲,收集的寶格麗首飾也讓人吃驚。他和沒工作的女朋友住在一間小公寓里,他的女朋友每天做的事就是整理這些衣物。這些人里還包括湯姆·福德收藏家(她還有古馳和圣羅蘭)、阿瑪尼先生、麥克奎恩小姐和一位馬吉拉(譯者注:此處指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比利時設計師,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狂人。這位狂人對自己的收藏品呵護備至,從來不在家里做飯,因為不想讓那些衣服沾上煙火氣。他冰箱里唯一的東西就是眼藥水。“他口渴時,就去便利店買水就地喝完,然后再回家。他不想在房間里擱任何垃圾。”都筑說。
都筑的主角們似乎都很偏執,事實上他們是日本社會中沉迷于名牌的代表群體。分析師預測,全球奢侈品有20%賣到了日本,30%賣給了到海外旅游的日本游客。這意味著,日本人買走了全世界一半的奢侈品。今天,全日本約有40%的人擁有一件路易威登的產品。在市場調查中,他們理直氣壯地宣稱,買奢侈品是因為其耐用。然而,專家認為這背后有更深層的社會學意義。根據民意調查,日本人認為日本是一個無階級的國家;在一項調查中,85%的日本人定位自己是中產階級。同時,日本人以全民一致為榮。從社會經濟學的角度看,通過穿戴帶商標的奢侈品,日本人能夠定義自己,讓自己遵守社會習俗,符合一致性社會的要求。使用奢侈品就如同他們給自己貼上了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