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于是,我41歲第一次就業了,今年是第四年,算是稍微前進了一步。
——《生活手帖》中有“精心生活”“精心過日子”之類重復的標題,那么“精心過日子”指的是什么呢?
松浦彌太郎:我覺得是“投入身心“的意思。“精心過”所說的不是慢慢干就好,或者投入干就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習慣,對吧,所以我認為個人維持自己的這種速度或者說方法未嘗不可。但是在一件件事中投入身心,對我來說就是“精心過好今天”“精心過日子”。
比如擦桌子,即使不用心,光動手也可以擦,對吧?結果桌子都能擦完。“精心”指的是,即使是擦桌子一件事也想著和另一個人關聯。即便一個人做的事,也想著有人與此相關。就出現一個問題“那么,怎么做才好呢?”那個人,可以是自己的家人、孩子、戀人、朋友,那該怎么做呢?這樣就開始考慮自己應該怎樣思考怎樣行動。
“Cow Books”也好《生活手帖》也好,都不能忘記所有的工作都有旁觀者。這樣想了以后自然會用心。
不論多么小的事,要一直記得一定會有人接收到,然后懷著這份心去做。
《生活手帖》里,最后一定會確認“這一頁能不能讓人幸福”“這一頁會不會讓誰受傷”“是不是可有可無”。《生活手帖》里沒有廣告,所以讀者就是贊助商,得讓他們買這一頁,也就是說,讀了這一頁的人沒有得到幸福那么就是失敗的。所以,一詞一句都要仔細看是不是合適,審核到最后一秒。
——《生活手帖》里真的裝滿了“精心的思考”啊!
松浦彌太郎:因為《生活手帖》沒有廣告,所以和讀者的交流很密切。因此如果不能真正幫到讀者,很無聊的話就只有倒閉。為了要生存下去,必須考慮得很細致,必須要讓讀者感受到這一點。這種想法,在《生活手帖》創立初始就作為理念存在,但是過了太長時間,漸漸被遺忘了。我現在在《生活手帖》的工作,就是把這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作為我們的寶貝再拿出來打磨,讓其發光。
總有人問我你進了《生活手帖》,改變了什么呢?對我來說“說是改變,不如說是把以前就有的優點拿來磨練。”為什么這樣呢?因為我會想“如果對方是人怎么辦呢?”簡單說就是如果《生活手帖》是一個人的話我們該怎么做。“這里,這里,這里,是缺點所以不行,改成這個樣子。”這樣的話是沒法對人說的。所以,找到優點,然后磨練它,磨得亮閃閃。這樣一來,現在的缺點也會自然轉變。我總是思考得很單純。不論什么東西,總與人關聯。我總是想著“如果對象是那個設想中的人的話,怎么做?”然后辦雜志。
這在《生活手帖》中,“Cow Books”的工作中,在我的寫作中都是相通的。為什么這么想呢,因為長時間寫作,或是表現某樣東西時,我發現那不是為了滿足自己一個人而做的,而一定是交流的一環。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呢,因為有人會站出來說“我被你寫的這一行傷到了”“你怎么能寫這么過分的東西”“不應該寫出這種東西展現給世人”。
我以前寫作時都把對象設定成自己的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傾訴給他們。天真地認為在這種親近的關系下,哪怕有一點無禮也應該可以被理解。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作品流出后,就有可能被很多人看到。所以我意識到不能隨便對待這事。現在我已經轉變了思維,更不想重復犯錯,而如果至今為止我都在犯錯,那么我必須找一種方式去補償。
——您想怎么過今后的人生?夢想是什么?
松浦彌太郎:夢想啊,很簡單,也很明確。我只想對父母盡孝。雖然也想過造自己的房子,把公司做大建立自己事業,讓自己的書發行300萬冊等等。但是真正放在心上的是對父母盡孝。所以如果問我為了什么在奮斗,為什么這樣辛苦,那是因為我想對父母盡孝,僅此而已。實際上,我還在讓父母操心,為我辛勞,根本沒能盡孝。所以我想讓他們過得更輕松,更幸福,更快樂。
——在您的談話中,多次出現了“自由”這個關鍵詞,那么對于您來說自由地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松浦彌太郎:理解起來很難是吧。我也花了很長時間思考。總感覺“自由”這個詞很容易聽到,但是問“自由”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做什么都行呢?有點輕飄飄的、愉悅的感覺。但是真正的自由,恐怕不是這種東西。我的理解是,自由肯定指的是自己的良心和良知。簡單點說就是作為一個人,盡可能活得有原則。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自己迷茫,煩惱,思考著執著前進。這也許就是我所說的自由吧。
我們不是常說“自由起來吧”,“自由地活吧”么。我認為倒過來說就是“正確地活”,“自己去尋找什么是正確的活法。”所以,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決定自由地活是個艱難的選擇。我認為應該思考著什么是正確,探索者前進。
以前好像講過這個故事。《生活手帖》曾經發行過100萬冊。為什么能賣到100萬冊呢?就算寫了什么正確的東西,也賣不到100萬吧。為什么能做到呢?我常拿著那個時候的雜志翻看著思考。后來突然醒悟了。果然很“怪”。并不是故意把“怪”作賣點,正是因為認真地做才“怪”。想象一下,居然為了給嬰兒車做商品測試,讓30多個人推著車沿著河畔走,看走多遠輪胎會壞掉。這不夠“怪”么?說“面包爐的測試里烤了2萬只面包”,還把烤好的山一般的面包拍出來。唉!是不是很“怪”啊,但并不是為了炒作,只是在竭力做一件事。人拼命做好一件事的樣子不是很“怪”么。不裝模作樣的樣子是很有魅力的。我想讀者們一定著了魔一樣地想“下次會做什么樣的'怪’事呢”,“會展現怎樣幽默又正直的真正的人性呢?”這不就是發行100萬冊的理由么?
人們常常問我“什么是對生活最有用的”、比如,我們會想如果知道釘釘子的方法、好吃的荷包蛋的做法不就是真的對生活有用么。但是《生活手帖》的扉頁里有這樣一句話“若能略盡微力,我們將如愿以償”。幫助人有很多方式,但是我覺得最精髓的是給人有趣的東西。如果沒有趣味,不能吸引人,那就不會被接受。但是我們追求的不是“快樂地做”的過程,而是“結果”是否是讓人快樂的。
有趣是什么呢?可以是看了什么噗地笑出來的莞爾,也可以是沒有笑出來但是心里呵呵地笑。沒有比這更精彩的了,不是么?比起做出好吃的荷包蛋的方法,我覺得這對人生更有用。所以如果要做煎蛋,說一句“首先請把袖子卷起來”更有意思不是么?不說“倒油”,而說“卷袖子”。雖然是個挺極端的例子,但是我想說如果不能讓大家覺得“煎蛋是件有趣的事”那就不能真正幫到忙。換言之,即便只是一下子“噗”地笑了,腦子就一下子開朗了。然后就會想“好嘞!接下來也換份心情加油吧”。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想對讀者有用”的實際含義。上等料理的做法什么的怎么都行!但是,在做的過程中,我們想讓讀者找到有趣的東西,把這些趣味匯集,生活一定會變得美好,快樂,豐富。即使不能住在氣派的房子里,也可以變得很美好。我想在自己的《生活手帖》里做這樣的事,想把這作為和大家交流的理念。
話說回來,找樂趣真的是件苦差事。要是找“方法”的話,總會有辦法做好,但是換成找“樂趣”,就非常困難。所以我想如果我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找到樂趣所在,寫成文章,就能報答橫山經理和大橋鎮子老師的知遇之恩,也算是一種對父母的孝心,我就是以這樣的心態在工作。雖然工作的種類各有不同,但是我覺得大家的想法是相通的。也可以轉變成這樣。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絕不容易,特別是要讓它與生計相關更是難上加難。到底應該怎樣尋找這樣的事呢,能不能給我們些建議?第二是有關孤獨的。我覺得孤獨絕不是和他人隔離,而是想作為獨立的人和別人有機地關聯。您怎么看呢?
松浦彌太郎:如果有人問我,寫作,開書店,辦《生活手帖》是不是我找到的想做的事,我很難給出肯定的答案。因為,從17歲高中退學到44歲的今天,我一直在考慮“我到底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但是始終沒能得到答案。
如果再問“那么,現在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呢",我還是會說可以看做是需要自己的事,想幫到別人,想讓別人快樂而做。有那樣一些相遇、契機之后,我想在那里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懷著一種抓救命稻草的想法做著工作。我絕不厭惡現在的工作,但是要是問我“做是不是單純因為想做”的話,我也說不上來。但是至少有一點,既然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如果我能得到什么機會的話,我想要試一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我就不能保持活下去的動力。如果讓我想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維持生計,和繼續做不那么想做但是有100個人因為我做這事而開心的話,這兩個哪個選擇更快樂,我會選后者。我在以往的經驗中深刻得體會到了這點。雖然也覺得自己做這樣的工作有點遺憾,也想過做這樣的事行么,但是有時得到別人的感激,或我自己沒發現的自己的閃光點被認可時,真的很開心。雖然不是能夠跟別人炫耀的什么光鮮的工作,但是那時候就覺得就這樣一輩子做下去也行。說是順勢而成也許有些冒失,沒有責任感,但是這里有人需要我,給了我機會,所以我將竭盡全力繼續奮斗。
自己真的想做的是什么呢?我喜歡的是什么呢?真的找不到答案啊。當我讀一本書時,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一位德國詩人說:“不要去想著找到答案。也許我們活多久就意味著要考慮多久。”讀了以后,我稍稍松了口氣。我把它解釋為“我一輩子都在為此煩惱,就意味著我始終是活著的。”
所以,即使每個人情況不一樣,自己不想做的工作,不是出自本意的工作也能維持生計,都說明有人為之付錢,這是不容置疑的。至少是在做有用的事,我這樣堅信。我也是煩惱中的44歲啊!
另外關于孤獨,雖然總給人負面的印象,但是我認為意思應該和“能夠自立獨行一個大寫的人”相近。事實上,如果潛意識中不和別人牽著手就不想走,想到發生什么事情時 ,沒有能夠能立即抓住的東西就覺得不便,那就沒法走遠。但是有時如果越過了那條線,那么不管走到哪里都沒有依靠,不論向誰伸手都得不到回應。真的只是一步之差,有個界限,關鍵只在于有沒有越過去。但是說句實話我也是面對那種情況時才第一次明白了別人的感受。在生活中一定不能忘記去讀懂他人的心,這真的很重要。我因為旅行或者別的事,變得孤零零時,就越過了那道線,初次意識到能夠對他人的心意,對很多事情心懷感激也是一種自立。通過讓別人接受孤獨的自己,可以和他人相連,或者說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應該是和誰親密無間吧。那種快樂是無可替代的。如果這樣想的話,和他人相連,構筑深厚的感情可以說是一種幸福吧。但在那之前,我還是覺得要維持一個能獨立行走的自己。
——您希望將來的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您的夢想是什么?
松浦彌太郎:剛才說過我的夢想是對父母盡孝。我覺得如果我們的社會能有這樣的風氣應該會很美好。小時候,不小心做了壞事,會想到爸爸或者媽媽,也會因為想到爸爸媽媽而停下手來,是吧。雖然每個人有各色的夢想是一種自由,懷揣夢想生活很美好,但是想到盡孝優先于所有的夢想時,會感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工作,甚至接下來自己要走的路都似乎變得溫馨。比如,孩子對父母盡孝,是理所當然的事,沒必要現在還提出來,但是還是會被忘記不是么?我一路走來,也有時會忘記父母。也許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但是我想為了對父母盡孝而生活,工作,快樂地活著,度過歲月。我想對于人來說,幸福還是和他人相知,相交。然后為了守護著,灌溉著這樣的情感。所以,如果讓我對將來的社會許愿,我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對我們的爸媽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