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
陳恒霖,咨詢心理學博士、第一屆特考咨詢心理師、美國加州政府認證組織教練。臺灣崑山科技大學副教授、培英國際教練領導力學院院長、國際教練聯盟臺灣總會第三屆監事、中華專業教練發展協會第三屆理事長、臺灣咨商心理師公會聯合會員理事、高苑科技大學諮商與輔導中心主任、高苑科技大學就業輔導組組長、臺南市政府顧問、臺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第一屆理事、新竹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EAP)特約諮商心理師。
他累積了近二十年教學訓練經驗,具深厚的心理咨詢、治療實務及專業督導背景。著有《COACH領導學:帶人才超越現在職位》一書,在臺灣獲得暢銷。2013年《COACH父母學:從教養變教練》(《不當父母當教練:陪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的臺灣版)在臺北、新竹、臺中、花蓮、臺南、高雄六大城市做巡回分享活動,取得重大影響。他將企業管理中的“教練”概念引入青少年教育,主張父母應超越自身角色,給孩子尊重、包容,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生命個體來教養。這一理念在臺灣引起“教練父母”熱。
他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多次應邀來大陸授課、演講、分享心得體會。
精彩試讀
--------------------------------------------------------------------------------
與你的孩子一同出游
——作者序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Hugo)曾說:“上天給
予人一份困難時,也給予人一份智力。”
上天將孩子賜給父母,是生命中重要的禮物與資產,當我們以喜悅的心
情,迎接新生命的來到,瞬間成為“父母”的角色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將
經歷管教上的挑戰。孩子是“爸爸、媽媽”學習成為“父母”的導師,從孩子
身上,我們學習如何為人父、為人母。我們在嘗試錯誤中學習,會碰到困難與
挫折是難免的,也從中得到智慧。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學到了寶貴的生命功
課,而且是一輩子的功課。
我們都想扮演好父母親的角色,看著孩子逐漸成長,有莫名的喜悅與成
就,你是否感受到只要孩子能快樂與幸福,再多的辛苦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但
不少父母反應,多數時候,他們在“父母”的角色上感到挫折、無力、彷徨與
無奈。尤其孩子們到了青春期之后,似乎愈來愈和他們談不上什么話。最常聽
到的是“孩子愈大愈不聽話”“我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我只講幾句話,
孩子不是生氣,就是不耐煩”“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和我的孩子溝通”。
親愛的父母,你是用欣賞和激勵的言詞或挑剔和責罵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你除了父母的角色外,還扮演什么角色?健康照護者?嘮叨的長輩?傾聽與陪
伴者?嚴格的教師?生活的指引者?未來職業生涯的決定者?你是否想過,父
母也可以扮演孩子幕后的教練?
◎你先改變,才能開始改變孩子
這是一本簡單又實用的工具書,我分享親子教練的觀念與實際的做法,
協助你用正向的眼光,發掘與開展孩子的潛在能力,讓孩子成為自信與優秀的
人才。面臨親子難題與困境時,有兩種可行的途徑,一種是父母學習扮演“教
練”(Coach)的角色,了解教練的概念與技巧,改變自己成為“教練式父
母”(Parents Coach);另一種是找一位專業教練,接受“親子教練”培訓
(Coaching),將焦點放在你自己身上,讓你回家后,知道如何面對孩子。這
兩種途徑都能讓你領略“輕松管教不費力,親子溝通有能力”的教養方式。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是我要改變,而不是教導我改變孩子的方法?”在實
務經驗中,我經歷與體會到,孩子的改變是因“愛”而改變,不是因“無理要
求”而改變,當我們用教練的角色,采取正向的觀點與方法,在信任與平等的
關系中與孩子互動,會產生良性的循環,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實的愛,孩子的
“改變”將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我以“為人子”的身份,也是“為人父”的角色,帶著分享經驗的心情
來撰寫本書。小時候身為人子,總覺得父母的要求過多,管這個、管那個;有
時候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到底能做什么啊?小小的我,抬起頭來,看著
身形高大的父母身影,實在難以理解他們為什么要對我說那些話,對我做那些
事?我曾經表達異議或抗議,但我的抗議變成父母眼中的辯解,我的無言成為
一種默認,我的無奈成為一種苦悶,不知道能向誰傾訴?
在我心里早已埋下一個信念:“我不要重蹈覆轍,讓孩子受苦,我要許孩
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直到身為人父,陪孩子成長、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有
幾次我也差點情緒失控,才發現自己也會懷著“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來
面對自己的孩子。
多次,我望著孩子嬌小的身形,已經變成父親的我,感受到自己和我父母
的心情,也和一般父母沒有兩樣,在要求與嚴格的背后,其實有著極深的愛與
關懷,只是表達出來的關切往往成為嘮叨、挑剔和要求,而且在生氣過后,常
是后悔與自責的。但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對大人的理解是有限的,實在難以
體會父母內在深層的愛意,能因此責怪孩子不懂父母的心嗎?
◎你可以選擇成為什么樣的父母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切身經驗呢?你是否為教養孩子感到為難呢?你是否感
到孩子愈長大,就愈管不了呢?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是否會讓你感嘆
為人父母真不容易?你是否看過不少教養孩子的書籍,仍無法應用適當的方
法與孩子相處呢?你是否感到教養孩子的無力感?你是否會擔心孩子的表現
落于人后?
你是否常擔心孩子不學好,而處處提防孩子呢?你是否承擔太多的擔心呢?
從理想的信念回到實際的親子互動中,我體會到“當父母”不是一個簡單
的功課,需要經過不斷的調適與學習。我這幾年來在“父親”的角色中,通過
覺察與反思,有了嶄新的觀點:“我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可以選擇成為
什么樣的父母。”你是否也愿意給自己一個新的選擇,讓自己有機會成為一位
脫胎換骨的“教練式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