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想要成功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敢于做事、且能成事的人——這也是作為人才首先應該具備也是必須具備的條件。新員工入職,以下幾點很重要:
1. 心中有夢,并且這個夢可行,那就傾盡全力去實現它。即使百轉千回,即使歷經磨難,都不放棄,直至成功。
2. 學歷或許可以幫助你順利進入某個大企業,但是在進入之后,老板看的還是你的表現,如果不能踏踏實實做事情,什么事都做不成,你的前途自然也就越走越暗。
3. 做事兒,不僅是對上司、對老板、對客戶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一個踏實做事兒的人永遠不會有徘徊猶豫的痛苦,他的未來永遠是充滿了陽光。
正如馬云所說,判斷一個員工是不是人才,關鍵是看他做什么,怎么做,成績如何。做出成績來,他就是人才。馬云又說,所謂人才,就是你交給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給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現在的你不妨問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人才呢?
第二節 裝在拖拉機上的飛機引擎不是好引擎
沒有人是無所不能的,只要是人,就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方面。求職應聘,最好的局面不是找到一家最好的企業,而是找到一個與自己相匹配的平臺,這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局面。
2000年,馬云從投資者那里募集到了500萬美元,有了這些錢,他就想著要找一些真正的人才去做大阿里巴巴,所以便花大價錢從國外請來了一些MBA和跨國公司的副總裁。在他的觀念中,那些同甘共苦的老臣子,大多是一些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要做大一個企業,必須要聘用一些有國際眼光的人。但是這些高端人才來到阿里巴巴,與企業氛圍完全格格不入。阿里巴巴的人都是一些能吃苦、腳踏實地的行動派,而這些空降兵們則是滿腹經綸的規劃派,他們善于談戰略,每次說完之后都能讓馬云渾身充滿斗志,但是真正行動起來的時候卻還經常摸不著頭腦。有一個來自跨國公司的副總為阿里巴巴做了一份營銷預算,但是當馬云拿到那份預算的時候,立刻被那份高達1000萬美元的預算震住了,他對副總說:“我們只有500萬,能不能做一份500萬以下的預算?”那位副總則答道:“我只做1000萬以上的預算。”馬云頓時無語。
后來這些高端人才全部離開了阿里巴巴,真正坐在副總或者總經理位置上的人,還是那些同他一起并肩奮斗過來的戰友們,正是這些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和馬云一起創造了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B2B交易平臺。
馬云回憶起這段往事,不無感慨地說:“把飛機的引擎裝在了拖拉機上,最終還是飛不起來。”
后來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在公司里產生了上千名百萬富翁,這些人中,大多為普普通通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雖然沒有高學歷、沒有高管背景,但是卻獲得了成功。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歸結到根本上,就是他們與阿里巴巴是匹配的。高端人才和普通員工在阿里巴巴的發展之所以有天壤之別,說明的正是一個人才匹不匹配的問題。
就像我們傳統上說的結婚要找門當戶對的一樣,現在我們經常把門當戶對當做一種詬病,其實從匹配的角度來說,還是很有道理的。門當戶對的兩個人在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上都比較容易融合在一起,這樣就少了產生摩擦的機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夫妻之間發生爭吵或者難以找到共同話題,其實就是源于他們不匹配。在職場上找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人找工作,就要找和自己思維模式、價值觀和性格相匹配的,這樣才能在這個崗位上開開心心地做下去并得到好的發展。否則雙方的想法、行動、價值觀相差太大,不但會使個人郁郁不得志,同樣對企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所以說,不管你多有才華,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一個與自己相匹配的職位,與企業文化相融合,這樣才能有好的發展。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團體能夠長長久久地存在,那么加入這個團體的每個人都要有相近的文化和價值標準,這樣無論是團隊還是個人,都可以有好的發展。人才要與所在的企業相匹配,這是關系個人發展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人才與企業相匹配,首先要放下自己有多優秀、多出色的觀念,先去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在這個企業工作。怎么看呢?歸結到根本上,就是看自己是不是與企業的行業性質、發展階段、企業文化、戰略目標相匹配。能與企業相配,才能很好地融入企業,施展自己的才華,否則只能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和機會。
那么,在不了解企業的時候,年輕人該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和企業文化相匹配呢?其實專業人士已經給我們總結出了一些可以遵循的規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公司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