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閱讀時代
時機剛好,該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第一次,但絕對不是最后一次——閱讀的技術,而不是那些由裝訂在一起的書頁引發的各種熟悉的話題。一般來說,當我說到“書”這個字的時候,我指的是那些篇幅夠長、值得裝訂起來的文章,不管它們是不是真的加上封面、封底裝訂起來了。無論你是在手機上、電子書閱讀器上、臺式機上、筆記本電腦上、一沓松散的電子書打印稿或者是一幅卷軸上看到的《遠大前程》,它都是一本書。在以上任何一種載體中,它都還是《遠大前程》—考慮到人們對電子閱讀時代即將來臨的普遍憂慮,它也還是蘊含著深刻含義的同一本書,這是值得強調的一點。而且在那些情況下,當我需要區分各種不同的閱讀技術時,我經常會用“抄本①” 這個詞來形容那個把紙張裝訂在一起,帶有“書脊”的長方形的東西。
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咱們還是回到做筆記的問題上來。對于這一點,在描述這一行為時,我已經默認了你所讀的是抄本。畢竟,要是你在讀電子書的話,基本是用不上鉛筆的,這也就引發了一個問題:當你閱讀電子文稿的時候,做筆記有什么作用?
我發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電子書閱讀器所采用的技術在兩種作注解的方法之間作出了嚴格的區分。(有些電子書閱讀器配有手寫筆,但是在我寫作的這段時期,它們還沒有打開消費市場。)當你握著筆讀抄本的時候,你可以在書頁邊上匆匆寫下評論—可以是文字和符號的組合:星號、嘆號和打鉤—你也可以把關鍵詞圈起來,或者在重要的段落下面畫線。所有這些都用的是同一種技術和同一種方式完成。但是在大部分電子書閱讀器上,你需要用一種輸入程序來畫線或者標記某個段落,用另一種輸入程序來輸入評論,然后用第三種輸入程序來給某一頁“加上書簽”(這個實際上就是折頁)。能夠擁有一部電子書閱讀器,我既驕傲,又高興,因為我可以隨意作標記,而且還能夠在掌上方寸大小的地方隨意瀏覽我對讀過的所有書作過的所有評論,但是這些科技也存在很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