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加藤嘉一,1984年伊豆出生的日本人,在中國六年,時常在報章雜志發表觀點鞭辟社會弊端,
自傳體新書《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已經出版,被稱為“日版韓寒”;
春樹,1983年北京出生的中國妞,叛逆瘋狂,熱愛地下精神,曾登上美國《Time》雜志封面,被視為
中國80后代表,“新激進份子”。本期《嘉人marie claire》讓兩個經歷迥異的“80后”
坐到了一起,暢談當下中日年輕人的愛與性。
那么多人由性而愛,是因為做愛不僅讓他們感到快感,還有安全感和真實感,那是日常生活中難得的坦誠相待。
春樹:不久前我收到朋友從日本帶給我的“白色戀人”巧克力,她說在那里這個名字最受歡迎,但她在黃昏時分,也被歌舞伎町的西裝革履男人搭訕了,男人們一邊辛苦地背著電腦包一邊獻殷勤,這聽上去一點也不“白色”。
加藤嘉一:這是很常見的,大多數日本人,不管男女,到了歌舞伎町就好像找到了瘋狂的感覺。比如在KTV找女孩,給她買很貴的酒水的單。日本人的夜生活會不斷地換地方,先在一個地方吃飯,再到另一個地方喝酒,最多時候換五次,一直到早上在路邊吃碗拉面,再回家睡覺。不僅僅是周末,平時也是如此。吃完拉面就去上班或者上課。聽起來很“過勞”,但日本人都挺長壽的。
日本人把戀情和愛情分得很清楚
春樹:為什么我常在電視劇或者小說中看到這樣的情節:一個男人甩了他的女朋友,因為總裁的女兒看上了他,有利于他發展。這種情況好像在中國并不是很多。
加藤嘉一:在日本還是有的,畢竟電視劇或者小說都來自于現實,但是整體而言這種不多。也有父母反對的,比如對方看起來不靠譜,或者政治家的女兒找了個普通公司職員,身份太過懸殊也會成為雙方不合的根源。倒不是說反叛世俗,我覺得日本人還是挺浪漫的。他們擅長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比如《魔女的條件》,松島菜菜子扮演的女老師和瀧澤秀明扮演的男學生,不浪漫嗎?活著不要太現實了。
春樹:日本人浪漫嗎?!我一點都不現實,所以我才會想要一點點現實,你太現實了,才會說人活著不要太現實了。
加藤嘉一:哈哈,我是悲觀的理想主義者。坦白說我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什么是愛。我曾經想過愛情是一種責任,一種瘋狂,一種無知,或者一種浪漫……日本人把戀情和愛情分得很清楚,戀情可以瘋狂,但愛情一定有責任,兩個人從相愛到結婚,一定是戀情變成愛情再變成親情。瘋狂的戀情可以造就愛情或者一夜情,但一夜情肯定不是愛情。怎么驗證是不是真正的愛?我覺得愛是兩個人相互理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