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四十年的時間擔驚受怕,怕自己會被搜查、被找到,繼而被拎出示眾。如今這個時刻已然來臨,卻意外地讓人如釋重負。此刻,媒體風暴全力出擊,平靜的心緒卻突然造訪。我意識到我能夠面對,因為我不以為恥。我已厭倦了躲躲藏藏。蜂擁而來的記者在公寓樓前安營扎寨,我向他們分發簡短的聲明:“1962年6月至1963年11月間,我與肯尼迪總統保持著性關系。過去的四十一年,我從未提及這點。考慮到最近的媒體報道,我已向孩子們和家人詳述這一段關系,他們對我表示支持。”
我就此打住聲明。
我的全名叫瑪麗昂·比爾茲利·法恩斯托克·阿爾福德。這三個姓氏能告訴你我的來歷。在我生命的前二十年里——這包括我與肯尼迪的交往時期——我是比爾茲利小姐。1964年1月,在肯尼迪遇刺兩個月后,我嫁給一個叫法恩斯托克的男人,于是在接下來的四十年中,我是法恩斯托克夫人。法恩斯托克這個姓氏占據了我大部分的人生,它也是我兩個女兒的姓氏。現在我成了阿爾福德夫人,因為2005年我與迪克·阿爾福德結婚。諷刺的是,如果不是2003年那個秘密的敗露,我不會遇到阿爾福德這個我一生的摯愛。這是我如今唯一使用的姓氏,也是這本書的護封上唯一印上的姓氏。
這么做自有其原因。我不再是當年那個依賴他人的十九歲女生米米·比爾茲利了,那個與當時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男人進行交往的女生。我也不再是那個擔驚受怕的米米·法恩斯托克了,那個花了大半輩子時間消化、克服感情的后遺癥的女人。
我是米米·阿爾福德,我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為。當年我很年輕,只能順勢而為,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秘密曝光于世已有十載,期間我回顧審視這個柔情片段,思考著該怎樣表達我的所思所想,或者說我還猶豫著是否該說出我的想法。但如今,我已沒有任何顧慮。在五月的那天之前,我的內心有處空洞而不知該如何填滿。但那之后,身為米米·阿爾福德而擁有的幸福與滿足使我得到了解脫——也教會了我如何把握自己的過去。
起初,我給大外孫女寫了從未寄出的信件,想澄清事實:“親愛的艾瑪,我想跟你說個故事。等你長大后的某天,你會在某本講述一位美國總統的書中看到我的名字。所以我想告訴你一些事實……”
然而真實的故事又何止像澄清事實那般簡單。遮遮掩掩已讓我接近崩潰,我意識到寫信只是尋求理解的初步試探,要想完全把握事實則需要深度地自我回顧過去,而且不僅僅是那段白宮歲月。
本書講述的雖是個人的故事,卻受到公眾的關注。我不希望因受關注繼而受到審判——說我受人惦記只是因為曾是總統的玩物。
或許人們很難接受一個十幾歲的處女在進白宮后第四天就與總統發生了關系。故事也絕非如此簡單。
故事要追溯到前往華盛頓特區的那列火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