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機構
悅食中國
殳俏:想悅食,先食苦
作家、美食工作者,畢業于復旦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史學碩士,悅食中國文化項目創始人,同時擔任《悅食EPICURE》雜志出版人、主編,紀錄片《悅食中國》制片人。
在京都一處蟹壽司店,殳俏在吧臺看師傅料理,蟹腿烤一烤,拆出豐沃蟹肉來,做成壽司,在頂上置一團蟹黃蟹膏。附小杯熱酒,里面放一塊烤過的蟹殼,炭香四溢,暖絡全身。她閉著眼睛叫好。
10年美食專欄作家之后,殳俏現在已是“悅食中國”的老板。很多人好奇美食機構到底是做什么的?“我想在當下的環境里重建人和食物的美好關系,去尋找中國傳統的手工食物,去關心生產食物的手工藝人和作坊的生存狀況。”
呈現的載體就是《悅食中國》紀錄片、《悅食Epicure》雜志和《閱食知味》書系,這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同時,推廣高品質食材及加工食品。
在大多數人的想象里,美食家進入各種香艷餐廳可以只“刷臉”不付賬,而殳俏告訴我們美食工作室的真實工作卻是另外一種極致。有次去云南拍紀錄片,負責撰稿的女孩穿著黑絲襪和高跟鞋出現了,殳俏現在還能回憶起看見女孩兒這身打扮時的震驚—他們拍攝的對象是深山里還處于放養狀態的山豬。到了山里,因為山洪爆發改成步行,要在一片泥潭里踩著小碎石頭爬上陡峭得幾乎直上直下的山。收工之后,女孩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奇妙”的洗鞋方式,把穿著絲襪和高跟鞋的腿直接伸進了山泉水里。
高效的工作也要求女孩更能干。“有個產品總監生寶寶的前一天晚還在跟我們開會,生完第二天又出現在微信群里討論工作。”做美食機構這樣獨一無二的事情,幾乎每天大家都在一起開會碰撞想法。殳俏對自己和團隊的要求,就是專業和熱情并存,在褪去所有光鮮亮麗的幻想后,依舊能保留一顆對食物富有探索精神的好奇心。以殳俏的定義,如果一個人不能以做社會調查的方式去了解一道菜背后的故事,就沒有資格說自己是一個美食工作者。
怎樣才能加入這個跟美食距離最近的團隊?“我希望你有經驗,如果沒有,接受從實習生、志愿者做起,我們沒有門檻。至于薪水,我們不會空談好玩不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