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女青年談分手:不移情,就別戀! 來源:《愛與性的實驗報告》 編輯:艾莉雅 導讀:也許每個人有生之年,都難免碰上個把“移情基因”早就突變的家伙,你會為此痛不欲生,為此困惑不解,怎么也不相信自己這么癡情這么認真為何換得如此不堪對待。我對此唯一的奉勸是別想了,不會愛是先天的缺陷加后天的糟踐而導致的無可救藥的后果。遇上了無法移情的人,你一定要盡快讓自己別戀——兩個意思,別再戀此人,找別個兒戀。 科學女青年 移情別戀 分手 為什么分手 愛與性的實驗報告 如果對方沒法感受你,也不愿去做到,那便是一種缺陷。為缺陷等待,在我看來毫無意義。 聽臺灣歌手堂娜已是高中時代的事情,最近在豆瓣上偶然發(fā)現(xiàn)她的小組,立馬加入,然后在懷舊之情驅使下把過去那些老歌兒都找回來聽。這個模特出身的二線明星一直讓我念念不忘,很大程度在于她唱了一些聽上去蠻有想法絕對不像無腦美女唱出來的情歌,專輯名也很有意思,比如一張叫做《移情》,就會有一張叫做《別戀》,一張叫做《毒藥》,就會有一張叫做《解藥》。 “移情”如果和“別戀”連起來就是“移情別戀”,意思敢說地球人都懂,但單獨拿出一個“移情”來,就未必了。在心理學上,它有多種內涵,其中一種等同于共情——可以簡單解釋為能夠理解他者情感和感受的能力。這可是個好東西,至少許多動物行為學專家都認為靈長類的道德起源與此有關。一只黑猩猩會從地面上撿起受傷的小鳥、爬到枝頭上去放飛,就因為在它那可愛的大腦里發(fā)生了移情作用。 可惜生物演化之途并不總是孕育出美妙絕倫的鮮花,填充這一過程的主題,除了進化一詞之外也少不得退化二字。在社會形態(tài)早期貢獻巨大、促生個體之間建立強烈情感紐帶的移情,今時今日早已沒落。經常聽到女人抱怨男人如何“鐵石心腸”、“薄情寡義”,男人抱怨女人“沒心沒肺”、“無動于衷”,許許多多諸如此類聽上去頗顯夸張的成語和形容詞,出現(xiàn)于平素生活里的頻率卻越來越高,依我看來,無非與移情功能在人類身上的迅速消退有關。 一位我認識的男生,九年如一日,滿懷愛意地給心儀的女孩寫情書,對方接到后就會隨手丟給辦公室里眾人傳閱。 以及,沉默寡言的一位年輕前同事,交往過一個女人,最大樂趣就是把他身邊每一個長得不錯的男人都勾引一遍過去,并非常樂于看到男友為此發(fā)狂。 另一位好友,與男友發(fā)生爭執(zhí),被對方關在房門外六個小時之久。深秋時節(jié),寒意逼人,她敲門至凌晨方拖著疲倦的身軀離開。 還有人會一言不合就把剛剛追到手的女生扔在路邊,從此不接對方電話不回對方短信,仿佛已經自這個世界消失。 以上事跡說起來都有令人發(fā)指的感覺,如果不是因為發(fā)生到了我身邊,我會堅決認為它們只應該呆在無聊電視劇里,以昏昏欲睡的夜晚來掩飾其荒謬不真實。這些并 非故事的故事里,都有一個主角,從愛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來說是多么缺失啊,或者,即使沒有愛之一物的存在,也應該有基本的,對他人的尊重與同情,然而,他們似乎的 的確確喪失了這種能力。 堂娜有首歌叫做《自由》,歌詞是這么寫的:我曾經那么自由,我曾經為自己活得那么灑脫,直到遇見你,到遇見你,才明白是我為自己上了個鎖……也許每個人有生之年,都難免碰上個把“移情基因”早就突變的家伙,你會為此痛不欲生,為此困惑不解,怎么也不相信自己這么癡情這么認真為何換得如此不堪對待。 我對此唯一的奉勸是別想了,不會愛是先天的缺陷加后天的糟踐而導致的無可救藥的后果。遇上了無法移情的人,你一定要盡快讓自己別戀——兩個意思,別再戀此人,找別個兒戀。 ——摘自《愛與性的實驗報告》小莊著 1 / 10 圖集列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