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都是江南舊相識
“江”是什么?一條河水而已;“南”是什么?一種方向而已,但也許沒有一個中國人對于“江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面意義的“長江以南”。這兩個簡單常用的漢字,由我們的唇齒間輕抿而出,說出的是一個怎樣一言難盡的故事啊。
雖然無論在歷史或地理,還是在人文或經濟上,江南從來都是一個曖昧而模糊的概念,卻幸而,由著清晰的山水花木與分明的四季更迭來細細描摹。春來細雨尋梅影,夏夜清茶品荷香,秋風月下觀桂子,冬日圍爐煮雪霜。多少人生快哉事,若是少了江南的鋪襯,必定會黯然失色。也許,在地理學家的眼里,江南是一片秀美富庶的土地;在歷史學家筆下,江南是一段悠久燦爛的往事;在文人學者的心中,江南是一種獨特完整的文化。可是在我看來,江南只不過是孕育、包容了這些人與事的一個環境。可能你從來未曾在意,但等到偶然意識到的時候,它已經融入了我們難以分割的骨血與靈魂。江南是一幅畫的卷軸,是一首詩的韻腳,是一曲歌的旋律,仿佛遠離了它,再斑斕的色彩也無處落筆,再精妙的字眼也無從成句,再動人的聲音也無法詠唱了。
我多少次慶幸自己生在中國的江南,更慶幸江南給了我一座取之不盡的、美的寶藏。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可是,在欣賞并感動于一些風物之余,我也開始貪心地想用相機與筆去擁有它們稍縱即逝的美,留待在不能遠行的日子里,用回憶來踏遍山重水復。雖然這樣的舉動多少有些徒勞,就好像我們無法用雙手去摩挲天邊的明月,不能用語言去吟誦佛法的真諦一樣。或許美也是一種直覺,一種頓悟,等到我們回過神來反省的時候,她早就悄悄溜走了。所謂“提燈尋影,燈到影滅”,這些照片與文字所呈現的,可能不再會是美感真實的影子,而只是我一時的心情罷了。原本“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的些許情懷,如今厚著臉皮拿出來分享,無非也是想傳遞給大家這樣一種小小的感觸:心有美景,處處桃源。是的,正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有了太多不美的地方,所以我們更需要一顆善于發現美的心。即使在雜亂無章的老街上,一對在夕陽下閑坐的老人也是美的;即使在滿目蕭瑟的院子里,一株在秋風里凋謝的殘荷也是美的。在這片永遠不會缺少美的天地中,缺少的只會是我們內心對于美的敏感。
書本的出版固然是值得歡喜,但要說我個人最大的收獲,還是能在整理照片的過程中,對自己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階段性審視。這樣直白的方式讓我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畢竟正式接觸攝影也不過兩年多的時間——所用的器材也是入門級,更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理論。憑著早年的美術底子、一貫的文學愛好以及如今的拍照熱情,盡管也曾拍出一些被大家喜愛的照片,如今看來,未免還顯粗糙淺薄。可是,想到過去終歸只說明過去,未來還需等待未來,我也就釋然了。全書根據拍攝對象的不同分了五大主題:風景舊曾諳(地域風光類),人家盡枕河(水鄉古鎮類),更愛閑花木(植物花卉類),未老莫還鄉(人文紀實類),欲辨已忘言(主題景物類)。書中的照片都只經過簡單的后期調整,包括裁剪、對比度與飽和度等。除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照片做成了懷舊淡彩的效果外,其余基本保持了原貌。
又是一年秋來早,江南的秋天是沉靜而樸素的。晚風中彌漫的桂花香氣告知著人們,即將收獲的季節已經來到——累累的碩果中或許也有這本冊子。無論青澀還是成熟,它終會躺在我的案頭,在年復一年的春去秋來中慢慢泛黃。只是不知等到那時,已經老去的我,是否還會記得,當年親手翻開它時聞到的油墨清香呢?然而我知曉,無論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江南,始終是一種我看不厭、拍不完、說不盡的永恒鄉愁。
多少風輕云淡,都是江南舊相識。
青簡
壬辰年秋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