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組為85歲爺爺拍攝寫真大片而紅遍全球的攝影師小野杰西,在今年9月又推出了刷爆朋友圈的新作——他跟隨I Do基金2016“愛心西藏行”趕赴海拔5373米的普瑪江塘小學,作為教師節的獻禮,協助I Do基金拍攝了幾組以教師為模特的時尚大片。
如果沒有人說明,只看這幾張照片,你一定會以為這是給哪個品牌拍的時裝大片。其實,兩位模特的身份再普通不過,他們只是人民教師;但特別的是,他們是來自西藏最高海拔小學的教師。
一直以來,人們對藏區的關注點大多在“孩子們穿得暖不暖?”“學校的教室蓋得怎么樣?”只有親臨這片土地后才能發現,由于國家的三包政策和各種社會扶持,藏區學校的硬件條件遠比人們想象中好得多,反而是那些站在孩子們背后默默奉獻的老師們始終被人們忽視著。
這一次,小野杰西以I Do基金愛心天使的身份參與到2016年“愛心西藏行”活動中來,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此前很少被社會關注的高原教師群體。應I Do基金之邀,他用鏡頭記錄下這些藏區孩子的守護者最美的一面,將其作為送給他們的禮物。
堅守12年,他本來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這位隨便一站就是超酷模特范兒的紳士,叫做米瑪桑杰,在高原任教已有12年。
12年,意味著一個輪回。在這期間,他本有機會選擇更加光鮮亮麗的生活,去到他所向往的外面的世界。但為了那些留在海拔5373米的一雙雙企盼的眼神,他放棄了滿三年便可調職的機會。一堅守,便是一個輪回。也許下一輪回,對他來說也不會有過多的改變,唯一欣慰的便是看著一波又一波的孩子,長大,成人,走出大山。
高原任教12年的米瑪桑杰老師
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矗立在崇山峻嶺之巔。進山的路陡峭崎嶇,5373米的海拔使得一天內就可能經歷四季——前一秒還是綺麗遼闊的景象,下一秒就可能風云突變、雨雪漫天,天堂與地獄只有一線之隔。加上高原病的侵襲,很少有人愿意到這里任教。米瑪桑杰老師正是目前學校僅有的9位教師中的一員。
米瑪桑杰老師正在打理菜園
中國的許多貧困地區都面臨著師資力量緊缺的境況,地處偏遠、環境惡劣的藏區尤為如是,不但老師們一個個身兼數科教學任務,主任、校長等校領導也無一例外地擔任教職。由于學校沒有后勤人員,他們除了傳授課業外,還要負責每個班級學生的日常生活、陪伴他們進行課外活動、承擔學校的各種雜務。米瑪桑杰老師正是其中的代表,不但身兼漢語、藏語、高年級英文等數科教學任務,還要承擔幫助廚房做飯、打理學校菜園、擔當水電工、打掃衛生等繁重的勞動。
對米瑪桑杰來說,各種維修工作都是手到擒來
“海拔太高了,讓到這里教書的老師更少,算上校長也只有十位,何況其他工作人員,很多事情我們不做就沒人做了,總要把孩子們照顧好。”在這位“老資歷”的帶領下,其他年輕教師們也各盡其力,互相扶持,共同照料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哪個孩子不愛吃早飯,哪個調皮的孩子衣服破了,哪個孩子留著鼻涕還在滿操場跑,哪個孩子跟同學鬧別扭了,哪個孩子想家了……也許談不上無微不至,但他們卻全心全意將全校一百多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在照料著,整個學校宛如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忙碌之外,最重要的備課工作他從不疏忽
這其實是藏區所有偏遠學校的寫照。無數個日日夜夜,他們就這樣忙碌著,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堅守,證明著他們無悔的奉獻。
她把最美的時光獻給了高原的孩子
這位僅僅22歲的年輕女教師,叫作嘎瑪德慶,是普瑪江塘完小9名教師中僅有的1名女性。22歲,本是人生最好的年華,她卻在海拔最高的地方靜靜地獨自綻放。
從家鄉林芝到普瑪江塘路途遙遠,嘎瑪德慶一學期只能回一次家,每次都要轉好幾次車。剛畢業不久的她也曾艱難地適應著高海拔落差所帶來的不適,壓抑著常年住校對家人的思念。
為孩子們讀書的嘎瑪德慶老師
在學校,她同時擔任漢語、英語、藏語的教學,此外還負責孩子們藝術天賦的開發培養,音樂、美術等科目也由她來任教。一周30節課,工作強度超乎想象,有時她也深感力不從心,但看到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她知道自己必須堅持。
而她,不僅是老師,也是親人。學校大多數學生都是牧民的孩子,常年寄宿在學校。七八歲的孩子遠離父母、獨立生活,老師就成了他們最親的人。課余時間,嘎瑪德慶會幫助年齡較小的孩子穿衣、疊被、刷碗、洗衣;因為高原的夜晚極為寒冷,她要不時地起來看一下有沒有孩子踢被,經常無法踏實地睡一整夜。
幫助年紀小的孩子洗碗、洗衣是家常便飯
從未離開過拉薩的她,在2016年暑期參加了由I Do基金主辦的“高原教師培訓計劃”,趕赴四川接受專業教師培訓。這是她第一次走下高原,“以后還想有更多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
正在參加培訓的嘎瑪德慶(右一)
哪個女生不愛美?22歲,一個女孩子最好的年紀,可她卻從來沒有時間打扮自己。她選擇了在最靠近天空的地方,與學校的100多個孩子一起度過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西藏最著名的是風景,但這一次,風景讓位!這位天底下心靈最純凈的模特,在最靠近神的地方,用最好的年華從事著最崇高的事業,每一天都是修行!
堅守邊境代課 25 年,只為讓孩子們走出大山
還有一位老師,他的照片實在無法躋身“大片”之列,但卻是I Do基金2016年“愛心西藏行”所走訪的多所學校中,給人感觸最深的一位。
這位44歲的“大叔”,是霍爾小學的索朗次仁老師。他沒選擇在高原工作22年就可以申請提前退休的優待,一干就是25年。
這 25 年,索朗次仁一直都是代課老師的身份,但他卻沒有一天把自己當作可有可無的替代品,每一天都兢兢業業地教導、照顧著學生。他的漢語說得不太好,但教學經驗卻最豐富,年輕教師們都去向他請教教學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他的樣貌十分平凡,但卻為學生們付出了最多的愛,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給孩子們買早飯、買日用品,沒有哪個孩子不敬愛這位樸實憨厚的老師。
正在給一年級孩子喂飯的索朗次仁,如同一位慈父
雖然索朗次仁的家離學校只有3小時的車程,但這3小時的重逢路,他一走就是一年。為了照顧長期住校的牧民學生,他把學校當成了家。他清晰地記得每一位學生的臉龐,但卻錯過了自己兩個孩子的成長。
照顧孩子們的起居是他每日的必修課
牧區家長的不理解、微薄的薪資、與家人聚少離多,這一路辛酸很多,但索朗次仁為人師的責任感卻與日俱增。“能把更多孩子送出大山就好,我能堅持!”而這一堅持就是25年,現如今,他的一批批學生都已長大,各自實現著自己的理想。
貢覺加布是索朗次仁1995年時教的學生,如今他已是阿里氣象站的一名優秀的助理工程師。曾經的小朋友,如今已長大成為強壯的小伙子;曾經被老師牽著的小手,如今已變成有力的臂膀,搭在老師的肩上。而當年那位熱情滿滿的年輕教師,隨著高原歲月的磨礪,臉上卻多了許多深深的斑駁痕跡。
索朗次仁的學生貢覺加布,已經是一名氣象工程師
比貢覺加布大兩屆的師姐德慶拉姆,如今也從事著教師的職業,傳承著索朗次仁老師“教書育人”的理想。她說:“把知識帶給更多的藏區孩子,幫助他們走出去看到更廣的世界,是每一位藏區老師的心聲。”
德慶拉姆同他的老師索朗次仁一樣走上了教育之路
25年過去,學生們長大、畢業、成家,一切都隨著歲月變了。但索朗次仁卻似乎停在了舊時光——他至今仍然是一位代課教師。有人調侃他怎么沒點長進,他笑道:“現在工資只有1200,我每天都想著轉正呢。”
今年是I Do基金第九次入藏,并將關注的焦點從學生擴展到教師身上,為途經四站的五所學校全體師生帶去了教學和生活物資,為老師們提前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教師節。正是因為堅持每年入藏,他們才能發現藏區師生們的真實需求,發現教師這個幾乎被所有公益組織忽視的群體。不但為他們送來了教師節禮物,并且開展了“藏區教師培訓計劃”,定期組織老師們到內地優秀的學校培訓,拓展視野,增強專業技能,協助他們完成“成為更優秀教師”的夢想。
以上三位老師,只是廣大藏區教師的一個縮影,他們的心聲同樣也是教師們的普遍心聲。相信走近他們的人,都能夠重新在他們身上學到堅韌、專注和寧靜的力量。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到這一群可敬可愛的高原教師,讓愛的傳承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