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童話,覺得最美不過"The prince and the princess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鞓返娜兆樱?,年歲漸長,看到歐洲各國的王子王妃還會忍不住唏噓,幸好還有他們,讓我們可以相信童話。
今年Cate Blanchett奧斯卡封后,讓人忍不住把她早些時候的片子也搜羅出來,《伊麗莎白》沒法忽略。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最后一個君主,開創(chuàng)了英國的"黃金時代",她的衣服也華麗到不行,那時候流行像手風(fēng)琴一樣有存在感的拉夫領(lǐng),巨大的白色褶皺把臉和脖子裝點得猶如一盞碩大的向日葵,穿戴著這樣的領(lǐng)子,人便不自覺得挺胸抬頭收腹撅屁股,一股俾睨眾生的女王范兒。
不同于其他歐洲國家的熱情奔放,英國總懷揣著一股垂暮老人的嚴(yán)謹(jǐn)保守,就如同倫敦的天氣,帶著一股子霉味兒,連女王的衣服也總是不自覺地透露著暗黑哥特元素,黑色絲絨大裙擺,暗紫色絲綢披肩把女王打造的固若金湯滴水不漏,脖子上掛著巨大的拉夫領(lǐng)和珍珠項鏈,華貴之余透著幾分寒氣,真是可遠(yuǎn)觀不可褻玩焉。不過這也難怪,她的王位來的曲折,上一任君主是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若你不曉得瑪麗的芳名,總該喝過一款雞尾酒叫血腥瑪麗(Bloody Mary),顧名思義,她姐姐嗜血如命,是個相當(dāng)難纏的主兒,對這個假想敵妹妹更是橫挑鼻子豎挑眼,伊麗莎白刀尖上混日子總算熬出頭,好不容易坐穩(wěn)江山哪有心思穿紅戴綠,肯定要把哥特女王路線貫徹到底,也讓別人看看,老娘可不是好惹的!
伊麗莎白一世不好惹也不好追,她為了讓國家保持中立立場(也許是太高冷),終生未嫁,看她那些見棱見角的首飾和暗黑華麗的大裙擺,一般王室也就知難而退了,所以剝開她絲絨堆疊的華服,"童貞女王"其實背負(fù)了一生孤獨——據(jù)說她臨死還要化妝。和她不同,維多利亞女王就喜氣的多,伊麗莎白一世是王者,維多利亞更像母親,她嫁給了表哥阿爾伯特親王,生了九個孩子,若把這些孩子的后代叫過來照張全家福,整個歐洲皇室也就差不多齊活了。
維多利亞時,英國牛的不可一世,"日不落帝國"根紅苗正脾氣大,錢多器好底氣粗,秒殺一眾歐洲小國,現(xiàn)在看看女王的畫像,豐滿圓潤,那叫一母儀天下,怪不得阿爾伯特親王愛她愛的死去活來。1840年她穿著一身白色中國織錦緞婚紗出嫁,光是拖尾就18英尺,白色頭紗襯得她宛如愛神維納斯,這在現(xiàn)在看恐怕稀松平常,在當(dāng)時可是開創(chuàng)了白紗新娘時代——在這之前英國皇室新娘標(biāo)配是寶石皇冠,金銀繡晚裝外加奢華大皮草,厚重又俗艷。維多利亞女王的婚紗不僅驚艷了宮廷,還美爆了世界,一襲白紗,讓待嫁少女迷醉,讓已婚少婦懊悔,也讓后世女子追隨。
歐洲皇室特產(chǎn)大裙擺,尺寸大同小異,潛臺詞卻千差萬別,伊麗莎白女王的哥特華服帶著一絲絲凜冽和決絕,霸氣地把自己獻(xiàn)給了國家,而維多利亞女王的白紗閃耀著母性的光輝和博愛,把純潔帶給了世界。